close

500111.jpg 

地球暖化與環保---慈濟劉師兄紀勝專題演講摘要

                                                                  劉紀勝口述

一、契子-----

空大中區校友會於五月一日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淨山活動,同時為配合世界環保月特別情商慈濟的師兄為與會的校友們舉辦有關環保議題的專題演講,讓大家瞭解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著手環保,為保護地球盡點棉力。因此,參與這次的活動除了空大校友和眷屬約四十餘人外,還有慈濟的師兄、師姐們,也特地撥冗來共襄盛舉。 

二、地球緩化的影響-----

劉師兄的講題分為三大部分,首先引用天下雜誌上的數據資料及科學家研究分析得到共同的論點,為大家說明地球暖化,導致氣候出現極端變化所帶來的嚴重災害和影響。

像大家記憶猶新的去年在南部降下前所未有的超大豪雨,造成南部嚴重創傷的莫拉克風災。根據中研院研究員汪中和的報告中指出,莫拉克颱風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災害,跟地球的暖化有直接的關係。因為海水溫度的上升,會使颱風發生的頻率大增,而颱風的威力也會跟著增強,這也就是為什麼怪颱一個接一個撲像台灣,而每來一個怪颱,台灣就多出一個不能再住人的災區。同時暖化也會造成水源缺乏,台灣南部在莫拉克颱風時降下破紀錄的豪雨,風災過後不到四個月,南台灣卻已出現乾旱,曾文水庫接近下限,蓄水率不到五成,水利署年初即提出嚴重警告,今年的水荒會「非常嚴重」,一期稻作將可能會休耕。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報告指出,台灣是排名第十八位嚴重缺水的國家,沒有水,將嚴重影響地球生態的存續。  

再者每年冬至前後,漁民口中的「信魚」---烏魚,不來了,每年會隨著北方大陸冷氣團南下越冬的烏魚,一直是南部漁民一年中生計的最大來源。然而對水溫極度敏感的烏魚,只在冷鋒過後的二十至二十二度海中產卵,一但水溫上升,烏魚也就不會南下來了。近年來,台灣烏魚捕撈總數已從全盛時期的二百七千萬噸驟降到二十萬噸,烏魚正以十倍數速度從台灣沿海消失。

 而隨著溫室效應而來的海水均溫升高,也使得深受老饕喜歡的桌上貴客---九孔,也日漸稀少。因為海水溫度的升高,會使藻類增生,造成九孔幼苗脫落,且因藻類繁增產生弧菌,引起九孔大量暴斃,嚴重衝擊著台灣的養殖業,東北角九孔產值從十三億元直落到只剩四千萬元。另外,也可以感覺到現在蚊子變多了,具研究報告指出溫度每升一度,蚊子數量就增加十倍,在北回歸線以南的登革熱病媒蚊已經蔓延到北部,對群眾的健康造成威脅。

 此外,大家最近一定都會感受到物價波動的壓力,一些原物料的價格不斷飆升,包括麵粉從原來每袋三百元,暴漲到六百多元;由於澳洲的大乾旱,牛奶的產量減少,進口的奶粉節節飆漲;台灣仰賴進口的大宗穀物如黃豆等,價格也不斷再攀升。極端的氣候帶來非旱即澇的現象,使作物熟悉的節氣全變了調,今年台東四、五月出現寒害,僅有兩成稻作能夠收割,損失慘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僅如此,這幾年,全球各地陸續發生蜜蜂離奇消失的事件,引起了科學家的好奇,美國國會還因此特別召開聽證會,調查蜜蜂失蹤的原因。因為沒有蜜蜂的授粉,果樹、小麥、玉米等重要作物無法熟成,美國農業損失恐高達四千八百多億台幣。蜜蜂,是農業最不能缺少的觸媒,人類賴以維生的作物中,有九成以上都要靠蜜蜂授粉。溫度變化會擾亂蜜蜂的導航系統,引發蜂群的衰竭失調症,而植物開花時間的錯亂,蜜蜂搶花奪蜜,其壽命從六十天銳減為二十天。在台灣,蜜蜂每年的直接產值將近十億元,但是,蜜蜂造福的農作物產值,卻有五百億元。沒有蜜蜂,不僅作物會大量欠收,植物界的生態也會深受影響,為大自然帶來嚴重的災難。

地球暖化是造成氣候極端異常現象的主因,而造成這些氣候與生態異常的現象,乃是與人類過量的排放二氧化碳有關。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於2008年四月公布:「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密度(CO2排放量/單位土地)是世界第一」。換句話說台灣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25千多萬噸,也就是台灣每人年平均碳排放量約11.17公噸,換算成每人每天碳排放量約為30.6公斤,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因此要為地球降溫,唯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教授建議,將台灣設定2020年回到1990年排放的基準,至少必須降低50%的碳排放量,也就是從現在開始每年的碳排放量要逐年減少5%,即每人每天只要減碳1.53公斤,就可以回歸到1990年時台灣每年碳排放量的基準。

 今年是世界地球日四十週年,也是慈濟推動環保運動二十週年慶,慈濟基金會推出「素食、省水、省電、攜帶環保三寶(杯、碗、筷)、改變交通方式」五善運動,希望能從現在開始一天五善,即每日減碳1.53公斤,一起為地球降溫盡一份心力。

三、資源回收-----

其次,說到資源回收,一般將可再生、再利用的物質,稱為資源包括鋁罐、玻璃、寶特瓶、紙類、鐵罐等五大類。劉師兄舉例說每回收一個鋁罐可以節省三小時的電量、減少百分之八十五的空氣污染、百分九十的廢棄排放、百分之八十的水污染;回收十公斤的鐵罐可節省五點七公升的原油;而回收五十公斤的紙,就可以少砍一棵二十年的大樹,森林是地球的肺,樹木納垢吐新,可平衡空氣及維持萬物生命;亦能涵養水分,讓地表土壤不被沖刷,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關鍵。而全球每年因天然森林流失,也是造成地球暖化的原因,所以減少樹木的砍伐,即是有效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玻璃是不易腐朽的東西,若不回收,將造成地球永久的災害,而回收的玻璃不僅可製作全新的器皿,也可減低水污染百分之五十,空氣污染百分之二十,同時再製後的產品也可美化環境,像潭子慈濟醫院歩道上鋪設的彩色連鎖磚,燈光下一閃一閃的,極為美麗,那就是回收玻璃的再製品。 

為了積極推廣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在參與慈濟基金會的一些實業家志工努力研發下,寶特瓶不再只是做成各式的家俱物品,已經能製作成質感輕柔的環保織品。並已陸續開發出圍巾、毛毯、環保衫、醫師袍,護士裝等再生產品。其中賑災毛毯,自2007年開始使用至今,已經在全球二十個國家送出將近二十五萬條,為遭逢急難的人送上溫暖,倍受國際重視。 

所以,使用環保再生的物品是一種責任與榮耀,也是為後代子孫保留美麗地球最好的方式,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員,因應全球的暖化,降低地球資源的耗損,實是每一個人責無旁貸。 

四、素食與環保----

最後,則談到「素食」的意義,不只是養生,而是一種尊重、愛護生命的心意。劉師兄從生理健康、環保、宗教、生存權……等層面,剖析選擇素食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以生理健康的觀點來看,人類是雜食動物,可是長久以來卻以肉食為主,殊不知在攝取這些肉類的同時,我們不僅攝取了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形成「三高」危及人體健康;而人工畜牧所產製的肉類食品多數含有高量的抗生素、生長激素等化學因子殘留,對健康也埋下隱形傷害,造成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過胖症的罹患率的增加。根據多篇醫學報告也顯示:以肉類為主的飲食習慣,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發生。而美國醫學會會刊的實驗報導則證實,減少肉品的攝取量,可降低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九十七的心臟病發生率。同時根據素食者的經驗,因攝取較多的纖維素、維生素、較少之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構成威脅的有害物質較少,可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減少癌症發病率。由此可見「少肉多素食」,可以使人們活得更健康。 

就環保層面選擇素食,可避免為了大量飼養牲畜,而造成過度開墾山林、破壞地球生態,又能減少對空氣、水源的污染。因為每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需消耗十六公斤的穀類、十萬公升的水,同時產生十二公斤的二氧化碳及四十公斤的排泄物。而多吃素食,非但可以讓環境保存美好,更重要的是,可用飼養牛羊、雞鴨的大量穀物,使瀕於飢荒的難民免於飢餓。 

況且,這些被用來滿足人類口慾的肉食用動物,被豢養在狹小、擁擠、骯髒的空間,動彈不得,全不顧動物之自然天性,而且在宰殺的過程中常伴著灌水等不尊重生命與不人道的殘忍方法的對待動物,對死者造成極大痛苦。此外,為了擴張畜養的數量,就必須和野生動物爭地,同時也要砍伐森林種植穀物以供應豢養的動物食用,因而大片大片森林的消失,使得數以百萬的鳥類、猴類、蛇類以及許多其他物種失去棲息地,也失去生命。所以基於保護動物的人道立場,萬物皆有其生存的權利,人類怎能如此自私的只為某些肉食用的動物,而去犧牲了更大多數的動物呢?減少肉食,多吃素食,不僅可減少對動物的殘害,留下美好的環境,更能心安理得。 

從宗教的層面來看,佛教主張慈悲為懷,上天有好生之徳,人類有什麼權利去殘害這些動物的生命呢?耶穌基督也說:殺人者猶如殺自己,屠殺動物,吃動物的肉,無異於吃死屍。因此素食不僅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悲天憫人的感念啊。 

所以不論從人道、環保或宗教等的角度來看,素食確實有利於身體健康,也是力行減碳愛地球的表現,更是關懷生命的積極作為。  

五、結語-----

由於時間的關係,師兄們也還另有要事,不得不打住正精采的演講,令人頗有意猶未盡之感,還好劉師兄提供了五份寶特瓶製作的圍巾為獎品,來個有獎徵答。頓時間校友們各個高舉雙手,「選我,選我」呼聲此起彼落,台上台下好不熱鬧。

地球只有一個,因為人類的無知與破壞,已使美麗的山川,變的滿目瘡痍,而且日益惡化中。為拯救地球,我們不能再有遲疑,必須立即起而行,由日常生活中做起,力行「五善減碳運動」,以減緩環境的惡化,為後代子孫保留一個美麗的地球。(石瑞珠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u19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